为什么现场音乐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明明在家听音乐的音质更好,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看现场演奏?
[图片来源:LIVELab]
所有证据表明,无论过去或现在,音乐在每一个人类社会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我们聚在一起庆祝、欢呼或哀悼时,音乐以强有力的方式触动着我们。世界各地的护理人员用歌声安抚、逗乐和教导婴儿。然而,关于音乐对人类大脑、情感和健康的深远影响,我们才刚刚开始发掘。
劳瑞尔·特雷纳(Laurel Trainor)是麦克马斯特音乐与心智研究所(McMaster Institute for Music and the Mind)的所长,在伯灵顿交响乐团演奏长笛。她专门研究大脑处理音乐的方式、音乐家的非语言协调方式,以及音乐在儿童早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感知、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丹·波斯尼克(Dan Bosnyak)则探讨人类听觉系统的神经可塑性,特别是耳鸣和外围听力缺损的神经关联。
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LIVELab音乐厅,研究人员在这里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体验方式,从而开发音乐的治疗应用。[作者供图]
音乐会实验室
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有一座“大型交互式虚拟环境实验室”(简称LIVELab),是专门用来搞研究的音乐厅。它既是高科技实验室,又是音乐剧场,为相关研究和调查创造了大量机会。
作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研究音乐厅, LIVELab拥有106个座位,配备了数十个麦克风、扬声器和传感器,用于测量多个音乐家和观众同一时间的大脑反应、生理反应(如心率、呼吸频率、排汗)以及肢体动作。
来自多个领域的工程师、心理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携手音乐家、媒体艺术家和工业界,一同研究表演、感知、神经处理与人类互动。
在LIVELab音乐厅里,音响效果是数字化控制的,因此,其听觉体验可以从几乎没有回音的极度安静瞬间转变为嘈杂的餐厅、地铁站台或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音响效果。
[图片来源:LIVELab]
研究音乐体验
LIVELab的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人类如何共同演奏音乐、音乐家如何在表演中协调动作、同步大脑,以及明明在家听音乐的音质更好,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看现场演奏。理解了聆听和演奏音乐时大脑中发生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探讨音乐更多的健康益处。
在表演者和观众身上,心率等实时生理数据可以和来自其它系统的数据(如动作捕捉)同步,并进行监控和记录。以往在传统实验室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收集到的数据,如今在LIVELab只需要几小时就能采集完成。同时对多人进行测量,也推动了我们对实时人类互动的理解。
设想一下,音乐或许能够帮助帕金森氏症患者走得更平稳,或者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
音乐背后
为了观察音乐家的非语言交流方式,研究人员测量了弦乐四重奏中每位音乐家身体摇摆的动作。肢体的摆动并不是演奏乐器所必须的,但它反映了音乐家在规划下一步演奏时所涉及的思维过程。
为了协调一致,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表演,音乐家需要预测彼此的下一步行动,包括微节奏、乐句划分、强弱和发音。如果靠听觉判断其他音乐家的演奏,那就太晚了。
在最近发表于《自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ur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论文中,我们借用数学模型,展示了如何根据一个音乐家的肢体摆动预测另一个音乐家接下来的肢体摆动,这表明身体摆动反映了音乐家之间的交流。此外,在特定乐曲中,主音演奏者对和音演奏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另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现场表演的体验与预先录制的表演不同,在现场音乐中,我们的动作更频繁,同步性更高。
捕捉弦乐四重奏的肢体动作。[照片来源:Laurel Trainor/作者提供]
在另一篇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论文中,我们分析了音乐家在表演中如何凭直觉相互协调,以实现共同的情感表达。我们在钢琴三重奏的每位表演者身上安装了动作捕捉标记,让他们演奏欢快或悲伤的音乐片段,一次带有音乐表现力,另一次不带任何情绪表达,然后分别跟踪他们的肢体动作。
我们发现,与不带感情的演奏相比,当乐手表现出丰富的感情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对方在快乐和悲伤乐段中的动作。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不同乐曲中,三重奏成员之间的交流越多,其他音乐家对演奏质量的评价就越高。
这种测量技术能够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它可以应用于其它场合,如老年痴呆症患者之间的非言语交流,或自闭症儿童与看护者之间的交流。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闪电约会中双方的身体摆动交流,预测哪一对能够速配,有望迎来第二次约会。
应对听力缺损
助听器的效用是另一个持续进行研究的重要领域。60岁时,近49%的人将遭受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的人在听音乐时经常感到沮丧,因为助听器会扭曲声音,无法处理音乐的动态音域。
LIVELab正与汉密尔顿爱乐乐团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在最近一次音乐会上,研究人员评估了将声音直接传递至参与者的助听器以增强声音的新方法。他们希望新技术不仅能增添现场音乐的乐趣,还能缓解因听力丧失而造成的社会孤立感。
想象一下,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将开启怎样的可能性:它或许能够改善认知减退、换届社交焦虑、帮助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辅助治疗抑郁症或保持精神集中。每构思和设计一项研究时,我们都会思考全新的可能性。
本文最初发表于The Conversation网站。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 | 快公司编辑部
翻译| 李美玉
编辑 | 区嘉盛
图片 | 网络
看杂志精彩内容,立即点击“阅读原文”下单吧~
新刊订阅8折优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