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财务金融的科技玩家从来不少见,既有初出茅庐的新秀,也有老手玩新花样。
成立了7年的随手科技,在拿了全球私募巨头KKR领投的2亿美元C轮融资后,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瞄准了全球的对手,发起挑战。
随手科技的两大旗舰APP,一个叫随手记,另一个叫卡牛,总用户规模超3亿,品类市场占有率接近70%。平均每分钟为亿万中国人记下3000条流水,帮助1500万人获得授信。
在其他同行还处于“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难以平衡的状态时,随手科技2016年营收超4亿元,实现了全年盈利。
有部分投资人认为,随手科技是中国的Intuit。作为1983年成立财务软件服务商巨头,Intuit在面对科技行业中的晚辈的不断冲击中,并没有轰然倒塌亦或行将就木,反而业务却蒸蒸日上,2016年其营收超过50亿美元。
但创新力量让市场变化飞快。如果随手科技意欲掌握全球竞争的话语权,那么,它要对标的绝不是Intuit这一家,而是起码需要跟更多创新型对手短兵相接,一较高下。
发力智能投顾
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投资越来越需要专业的财务指导和规划。而这里的规划和指导,也不再是以人工为主的规划师,而是基于用户、数据、科技的智能规划服务,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匹配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随手科技并不是手动记账本那么简单,可以为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理财移动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记账、控制预算、管理信用卡,从而管理个人财务状况。
同时通过随手记和卡牛等财务工具为入口,将用户导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流量批发、数据挖掘、智能金融服务。
除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产品之外,还借助用户个人金融数据和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做金融配套业服务。简单而言,它让每个人便捷对自己财务规划的魔力——如此一来,智能投顾的话题就绕不开了。
美国智能投顾两大鼻祖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是随手科技在这个领域需要直面的对标公司。其中,Betterment作为美国最大的独立数字化投资顾问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净额超过90亿美元,拥有接近30万用户。Betterment通过手机App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使用机器算法来决定投资方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处理不同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账户。但是以Betterment为代表的智能投顾公司让投资变得简单。理论上,用户登录Betterment后,只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年龄、收入、是否退休、投资的目的、期望。
然后,平台将自动告诉投资者一个科学、安全、有效、长期的股票、债权配置方案。用户可以看到预期收益、风险系数、期限、投资比例等信息。客户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调整股票和债券投资的比例。
可以说,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用户量级无法比拟随手科技。但智能投顾对算法的高要求,驱使随手科技在依托用户优势的同时,必须迅速开发更强大的算法功能。
还有多少AI要攻坚?
从随手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旗下App“随手记”很快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多的个人记账理财APP,可谓随手科技的第一次跨越。
2012年9月,随手科技推出App“卡牛”,帮助中国信用卡人群进行信用卡账单管理。目前,卡牛的累计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000万。从记账到财务管理,这是随手科技的第二次跨越。庞大的记账和信用卡用户人群,带来了精准的金融用户、流量和场景,随手科技基于随手记、卡牛两个旗舰APP的金融布局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随手也由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期。
获得C轮融资之后,用随手科技CEO谷风的话说,“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团队上的扩张,随手科技将进一步夯实在财务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创造更多财务场景,对接更多金融需求。”
而美国的Credit Karma成长史,会对随手科技新阶段的突围产生启发。成立于2007年的Credit Karma,主要为美国公民提供免费在线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功能。成立十年,已经为6000万人免费提供了信用评分。在2014年3月,该公司由Google Capital领投C轮融资。
今年,Credit Karma开始免费提供纳税申报服务,撼动美国价值89亿美元的报税行业。同时,随着Credit Karma拥有超过7000万名客户,CEO肯尼斯·林(Kenneth Lin)将令人反感的信用监控生意,逐步开展了为美国人推荐信用卡、个人贷款和抵押贷款等产品的业务。
之所以能实现进一步拓展,Credit Karma虽然看似只是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但其实得到的用户数据价值却远超服务费用本身。通过Credit Karma独特的窄域人工智能(ANI)分析模型,注意不是普通的人工智能技术,Credit Karma可以在20毫秒之内就为用户提供精确到分钟的金融决策建议。
可见,在为个人提供精准财务安排时,随手科技也需要锻就并尽快亮出技术上的“独门武器”。
发动线下社交力量
财务金融是基于个人的财务安排引发的金融投资行为,人们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收支结构后,继而决定什么时候可以做投资,什么时候需要做信贷,从而让自己的投资和支出实现收益最大化。
所以,财务金融的意义就在于,它利用财务工具切入用户,将财务所需的分析资产负债表、资产损益表等等,和金融所需的分析汇率、分析风险等等,高度融合,从而为个人提供财务分析和金融服务,使个人的财务金融行为有了充分的数据信任保障,在风险和效益中找到最佳平衡。
那么,现在未来个人的财务安排是不是应该全部交给机器或人工智能来打理呢?观察目前部分“将AI吹嘘过头”而陷入困境的金融科技公司,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参与。
2011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出现的SoFi社交金融公司,主要着眼于学生贷款再融资。现在转型为借贷人 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今年 SoFi增加了个人贷款、抵押贷款、财富管理和人寿保险等产品。预计还将推出信用卡和支票账户等服务。
与其他科技味道浓郁的金融财务创新公司相比,SoFi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取得贷款后将资金交给华尔街代为投资——即让专业人士来理财。今年,穆迪信用评级机构给SoFi颁发了其第一个3A级债务评级,这是在线借贷初创公司所能获得的最高评级。
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长大的美国年青一代似乎更欢迎“没有银行的世界”。在 SoFi 的 15万名会员中,有 10 万人是在过去一年中加入的,他们每个月贡献6亿至7亿美元的贷款额。
SoFi会员还享有传统金融服务业所不常见的福利,包括社交活动邀请、人际应酬机会、以及在失业时暂停贷款支付的资格等。这些福利自然是为了巩固会员的忠诚度,同时鼓励他们将业务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SoFi声称,成为他们的会员相当于加 入只有信用卡高级用户和职场精英才能获批的高级俱乐部。
科技不忘人的力量。目前,随手科技在其App的线上社区里,聚拢了庞大的用户量,一旦能够更好地让这些用户产生连接,并发挥专业理财人士的动能,则具备了更充分冲击全球财务金融市场的底气。
主打财务金融的科技玩家从来不少见,既有初出茅庐的新秀,也有老手玩新花样。
成立了7年的随手科技,在拿了全球私募巨头KKR领投的2亿美元C轮融资后,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瞄准了全球的对手,发起挑战。
随手科技的两大旗舰APP,一个叫随手记,另一个叫卡牛,总用户规模超3亿,品类市场占有率接近70%。平均每分钟为亿万中国人记下3000条流水,帮助1500万人获得授信。
在其他同行还处于“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难以平衡的状态时,随手科技2016年营收超4亿元,实现了全年盈利。
有部分投资人认为,随手科技是中国的Intuit。作为1983年成立财务软件服务商巨头,Intuit在面对科技行业中的晚辈的不断冲击中,并没有轰然倒塌亦或行将就木,反而业务却蒸蒸日上,2016年其营收超过50亿美元。
但创新力量让市场变化飞快。如果随手科技意欲掌握全球竞争的话语权,那么,它要对标的绝不是Intuit这一家,而是起码需要跟更多创新型对手短兵相接,一较高下。
发力智能投顾
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投资越来越需要专业的财务指导和规划。而这里的规划和指导,也不再是以人工为主的规划师,而是基于用户、数据、科技的智能规划服务,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匹配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随手科技并不是手动记账本那么简单,可以为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理财移动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记账、控制预算、管理信用卡,从而管理个人财务状况。
同时通过随手记和卡牛等财务工具为入口,将用户导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流量批发、数据挖掘、智能金融服务。
除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产品之外,还借助用户个人金融数据和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做金融配套业服务。简单而言,它让每个人便捷对自己财务规划的魔力——如此一来,智能投顾的话题就绕不开了。
美国智能投顾两大鼻祖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是随手科技在这个领域需要直面的对标公司。其中,Betterment作为美国最大的独立数字化投资顾问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净额超过90亿美元,拥有接近30万用户。Betterment通过手机App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使用机器算法来决定投资方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处理不同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账户。但是以Betterment为代表的智能投顾公司让投资变得简单。理论上,用户登录Betterment后,只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年龄、收入、是否退休、投资的目的、期望。
然后,平台将自动告诉投资者一个科学、安全、有效、长期的股票、债权配置方案。用户可以看到预期收益、风险系数、期限、投资比例等信息。客户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调整股票和债券投资的比例。
可以说,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用户量级无法比拟随手科技。但智能投顾对算法的高要求,驱使随手科技在依托用户优势的同时,必须迅速开发更强大的算法功能。
还有多少AI要攻坚?
从随手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旗下App“随手记”很快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多的个人记账理财APP,可谓随手科技的第一次跨越。
2012年9月,随手科技推出App“卡牛”,帮助中国信用卡人群进行信用卡账单管理。目前,卡牛的累计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000万。从记账到财务管理,这是随手科技的第二次跨越。庞大的记账和信用卡用户人群,带来了精准的金融用户、流量和场景,随手科技基于随手记、卡牛两个旗舰APP的金融布局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随手也由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期。
获得C轮融资之后,用随手科技CEO谷风的话说,“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团队上的扩张,随手科技将进一步夯实在财务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创造更多财务场景,对接更多金融需求。”
而美国的Credit Karma成长史,会对随手科技新阶段的突围产生启发。成立于2007年的Credit Karma,主要为美国公民提供免费在线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功能。成立十年,已经为6000万人免费提供了信用评分。在2014年3月,该公司由Google Capital领投C轮融资。
今年,Credit Karma开始免费提供纳税申报服务,撼动美国价值89亿美元的报税行业。同时,随着Credit Karma拥有超过7000万名客户,CEO肯尼斯·林(Kenneth Lin)将令人反感的信用监控生意,逐步开展了为美国人推荐信用卡、个人贷款和抵押贷款等产品的业务。
之所以能实现进一步拓展,Credit Karma虽然看似只是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但其实得到的用户数据价值却远超服务费用本身。通过Credit Karma独特的窄域人工智能(ANI)分析模型,注意不是普通的人工智能技术,Credit Karma可以在20毫秒之内就为用户提供精确到分钟的金融决策建议。
可见,在为个人提供精准财务安排时,随手科技也需要锻就并尽快亮出技术上的“独门武器”。
发动线下社交力量
财务金融是基于个人的财务安排引发的金融投资行为,人们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收支结构后,继而决定什么时候可以做投资,什么时候需要做信贷,从而让自己的投资和支出实现收益最大化。
所以,财务金融的意义就在于,它利用财务工具切入用户,将财务所需的分析资产负债表、资产损益表等等,和金融所需的分析汇率、分析风险等等,高度融合,从而为个人提供财务分析和金融服务,使个人的财务金融行为有了充分的数据信任保障,在风险和效益中找到最佳平衡。
那么,现在未来个人的财务安排是不是应该全部交给机器或人工智能来打理呢?观察目前部分“将AI吹嘘过头”而陷入困境的金融科技公司,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参与。
2011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出现的SoFi社交金融公司,主要着眼于学生贷款再融资。现在转型为借贷人 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今年 SoFi增加了个人贷款、抵押贷款、财富管理和人寿保险等产品。预计还将推出信用卡和支票账户等服务。
与其他科技味道浓郁的金融财务创新公司相比,SoFi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取得贷款后将资金交给华尔街代为投资——即让专业人士来理财。今年,穆迪信用评级机构给SoFi颁发了其第一个3A级债务评级,这是在线借贷初创公司所能获得的最高评级。
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长大的美国年青一代似乎更欢迎“没有银行的世界”。在 SoFi 的 15万名会员中,有 10 万人是在过去一年中加入的,他们每个月贡献6亿至7亿美元的贷款额。
SoFi会员还享有传统金融服务业所不常见的福利,包括社交活动邀请、人际应酬机会、以及在失业时暂停贷款支付的资格等。这些福利自然是为了巩固会员的忠诚度,同时鼓励他们将业务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SoFi声称,成为他们的会员相当于加 入只有信用卡高级用户和职场精英才能获批的高级俱乐部。
科技不忘人的力量。目前,随手科技在其App的线上社区里,聚拢了庞大的用户量,一旦能够更好地让这些用户产生连接,并发挥专业理财人士的动能,则具备了更充分冲击全球财务金融市场的底气。